微笑的離婚----康健雜誌
離婚是夢的破碎、理想的毀滅。
當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,該挽回還是離開?
離婚後,又怎麼再開始一個人的人生?
我還記得,那時我們住在汐止公寓五樓,結婚前幾年,我們一直很甜蜜,都是他背著我上五樓;他從來沒有自己吹過頭髮,都是我幫他吹的,早晨連牙膏我都幫他擠好。
他開始外遇後,常常不回家,晚上我就到頂樓等,望著遠遠每一部進社區的車子,夜愈來愈黑,我知道他不會回來了,我就拿起米酒一直灌,直到酩酊大醉地睡去,隔天我裝著若無其事地照常上班,不敢讓同事知道我的狀況,我瘦到只剩42公斤,裙子即使加了一個拳頭還是太鬆。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兩年多,直到他同意離婚。
說著20年前的往事,女主角楊敏秀,神情自若,彷彿說的是小說書上的情節。穿著白色無袖上衣,外面罩著白色西裝外套,提著公事包,楊敏秀現在是保德信人壽業績亮麗的執行壽險顧問之一。離婚後,她搬了家,換了工作,全心全意開創自己的人生。
台灣的離婚率每年攀升,從1998年的2.0對(每千人口)到2003年的2.9對,是全球第五名。每一個人離婚的故事,也許不盡相同,卻一樣地痛楚。「離婚的痛,像是截肢般撕裂,血肉糢糊的痛,」也離過婚的實踐家庭與兒童發展研究所所長謝文宜指出。離婚一定是痛苦的,不論是想要離開的人,或是被迫離開的人。
「離婚是一個夢的破碎,一個理想的毀滅,更何況失落的不只是夢、對方或自己,還有共同回憶和朋友要割捨,」謝文宜說。
不過,「離婚也是最好的發明,」作家陳若曦說。她和先生的浪漫與革命情感,在結婚35年後畫下句點,「理想不同,沒有必要硬把兩個人死綁在一起,要給彼此自由。」
理性思考離婚的理由與決定
做離婚選擇時,面對是岔路,離婚或不離,兩條路都不會好走,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條路是比較容易。
「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很重要,」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社工師孫禎說。結婚或單身都有利有弊,必須要想清楚,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提醒。
在報社擔任記者的林素如,結婚當天,就因為婆婆覺得不受尊敬,因而和婆婆大吵了一架,當場就說要離婚。往後的日子,即使沒有和公婆住在一起,婆婆對媳婦要求,讓工作忙碌的她無法消受,和婆婆的衝突,不停浮出檯面。結婚兩年多,她總是在哭泣與吵鬧中過日子,她問自己:「這是我要過的日子嗎?」終於和先生分居幾個月後離婚了。
離婚後第二天,清晨醒來睜開眼睛,見到陽光從窗戶灑進來,林素如笑了出來,「這就是我要的一個人的生活,」過去的心理壓力完全消失,她靜下心來寫稿,重新開始過生活。有著甜甜的笑,林素如堅信,「人生並不會因婚姻而變得更圓滿與完美,而是我能不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夢。」
留美博士,專長神經生理學,曾是大學教授的齊淑英感嘆,在婚姻中很難有自我。
齊淑英和第二任先生結婚後四年多回台灣任教。先生在矽谷高科技業工作,經常隔洋電話訴苦在社交場合沒有另一半一起出席的不便,讓她覺得壓力很大,好像虧欠他。她想了想,要這個婚姻,就會沒有自己,沒辦法實現後半輩子的理想。她先生常說,「我有吃的,你就有吃的。」齊淑英心想,「沒有你,我也有吃的啊。」她不想當任何人的附屬品,決定後半輩子要為自己而活,「離了婚,啊,海闊天空,」她開懷地大叫了一聲。
有沒有努力過?
決定離婚,首先要思考的是,自己是不是在婚姻裡努力過?楊敏秀回憶起她的婚姻,唯一感到遺憾的是,沒有努力去為婚姻解套,「先生大半時間不回來,一見面我就跟他說,我們離婚吧,等於是把他往外推。」
結婚兩年多後離婚的林素如雖不後悔,但是遺憾過程沒有好好處理,回憶自己的婚姻,是一連串的爭執與淚水,「在過程中,自己也許太過任性與賭氣了些。」
謝文宜認為,大多數人往往太早放棄。要問問自己,「美好的仗是否已經打過?」然後所做的離婚決定,也許比較不會有遺憾。除非有家暴危及生命,否則應該給彼此機會。晚晴基金會認為,在婚姻裡要用心經營,把它當做修學分一樣,要努力過關。如果還是被當掉,至少盡力了。
[TAG]普羅徵信,徵信,知識,外遇,抓姦,家暴,劈腿,離婚,跟蹤 全國服務專線:0800-86 66 86 全國服務站: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號7樓 台中市中區建國路200號5樓
留言列表